
「贵州旅游10人团」黔山学艺—遇见非遗传承人之旅 7天6晚
经典线路 人文历史 自然风景
- 贵阳
- 凯里
- 镇远
- 三都
- 荔波
- 专家讲解
- 师从非遗传承人
- 朗德苗寨
- 镇远古城
- 大小七孔
贵州是五彩斑斓的,她既有美丽绝伦的风景,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世居民族就有17个,各民族特色鲜明,各美其美。在贵州有苗银、刺绣、蜡染、泥塑、竹编、傩面等1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在现在看来朴实而珍贵、低调而美丽的非遗们凭借他们的“颜值”和内涵,成为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中的闪亮符号。
出发时间:2020/09/06周日-09/12周六;10/01周四-10/07周三(十一假期);10/24周六–10/30周五(重阳节专场);11/02周一–11/08周日
行程亮点:
-
专家讲解:
黔东南州博物馆副馆长、专家潘笑云亲自导览博物馆
水族非遗中心主任、专家潘瑶亲自介绍水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马尾绣
-
师从非遗传承人:观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剪纸、黄平泥哨、丹寨古法造纸,由著名的非遗传承人们介绍并手把手教授工艺
-
参观朗德苗寨上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第一个露天民族博物馆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古城
-
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大小七孔
国家非遗传承人:

- 黄平泥哨,又名”泥叫叫”,是流行在贵州黄平县一带的苗族民间玩具,以当地优质黄泥做基本原料,通过搓捏、锻烧、上色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哨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极高的收藏价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陈应魁,黄平泥哨的非遗传承人,做黄平泥哨的时间已有三十余年,手艺在当地很出名,他做的泥哨经常被当地政府作为外交礼品。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泥哨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学会这门技艺,并且将在他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历史悠久。苗族剪纸在经过第二次加工后,成为了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从这个意义上说,剪纸也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 姜文英,苗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剪纸世家,自幼随母亲学习剪纸技艺,12岁时即可掌握刺绣花样的剪纸技术,已有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尤其擅剪苗族神话题材的剪纸作品,构图饱满、造型古朴、充满神秘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 “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是贵州省丹寨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历史悠久,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被称为我国现存的“活化石”, 2006年,丹寨县石桥村的古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王兴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丹寨古法造纸最具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家是石桥苗寨的造纸世家,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18代。除了原始的造纸外,王兴武还研究出几十种纸质工艺品,远销澳大利亚、欧美等国家。他研究生产的古籍修复用纸被命名为“迎春苗纸”,被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定为指定文物古籍修复纸。
带队老师:
孙文婷,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曾任职法语老师,本土NGO工作者,因后工作需要在黔东南苗族村寨生活多年。继而进入贵州旅游世界,热爱贵州的丹霞红,荔波绿,梵净黑,尊敬靠双手创造好生活的各民族村寨众生,以语言为媒介,带大家进入黔境。2015年起全职投入旅游行业,并多次陪同世界旅游组织名誉秘书长弗朗加利及贵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在全省进行调研。

行程路线
2
贵阳-凯里
酒店早餐 - 侗嘎佬风味午餐 - 晚餐自理
- 州民族博物馆
- 苗族欢迎仪式
3
凯里-镇远
酒店早餐 - 圆泰昌素席馆午餐 - 晚餐自理
- 苗族剪纸
- 镇远古镇
- 青龙洞古建筑群
4
镇远-凯里
酒店早餐 - 午餐酸汤鱼 - 晚餐自理
- 黄平泥哨
- 凯里传统市场
5
凯里-三都
酒店早餐 - 青曼苗寨长桌宴午餐 - 水族风味晚餐
- 古法造纸
- 水族非遗中心
- 水书学习
6
三都-荔波
酒店早餐 - 当地午餐 - 晚餐自理
- 大小七孔